ISO标准的审核分几类?
发布时间:2019-12-06 9:44:21
作者:网站管理员
ISO标准的审核分几类?一一上海ISO体系认证公司分享
一、ISO标准的审核分类
ISO的审核主要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审和外审的审核对象都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程序也基本相同,但是审核的目的不完全相同,所以实施方不同,对审核发现的应对要求也不相同。
1.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的目的:为了查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组织按照质量目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通过采取论证和预防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核的实施方:组织内部组成的内审小组,内审小组发现的问题由组织内确定整改,不影响证书的发放和外部审核的实施。
2.外部审核
外部审核的审核方:是第三方认证注册机构,一般每年一次。
外部审核的目的:每次审核的目的不同,审核的范围和结论也不同。
2.1 认证审核
初次获得认证证书所必须的第一次全标准外部审核,其目的是确定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组织是否可以获得认证证书。
2.2 监督审核
认证机构对认证证书持有者的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抽查性质的例行审核,要求两次抽查加起来覆盖全标准。其目的是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验证并确认其体系认证证书继续保持的资格。
2.3 复评审核
每三年认证证书到期时,如要继续保持证书,则须对体系进行再次全标准审核。
换版审核
2.4 换版审核
认证证书上的标准名称会明确写明满足的那个版本的标准。当ISO发布新版标准后,组织根据新标准要求调整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对调整后的体系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满足新标准,是否可以获得新版的认证证书。
二、ISO审核后的发现分类
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发现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相符合的程度,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类:
第一类严重不符合项(亦称:主要不符合/主要缺失)是下列一个或多个情况:
该体系缺项或完全不满足体系要求。违背一项要求的多个不符合项可能意味着该质量管理体系的失效,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严重不符合项。
审核员根据判断和经验上显示的不符合,表明其可能导致体系失效,或导致严重降低保证对产品和过程受控能力的不符合。
第二类一般不符合项(亦称:次要不符合/次要缺失)是对体系不符合,但基于判断和经验,其不太可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失效,或导致降低保证过程和产品受控的能力。它可以是下列一个情况:
某一个部分不符合体系要求。
体系中发现到某项条款的一个失效或多个轻微错误。
第三类观察项:发现的问题未构成不符合,但有变成不符合的趋势,或凭审核员的判断和经验未使用最佳方法。
对于严重不符合项,会影响认证证书的发放和持续使用。一般不符合项,要求在下年度的审核中进行复审,保证整改完成,否则会演变为严重不符合项。观察项属于建议,由受审组织自行进行整改。